杭州热线,大家的网上家园! ·会员登陆 ·发布信息 ·进入社区 ·登陆博客
热线资讯 首页资讯分类搜店房产二手 旅游居家美食购物杭州图库健康婚嫁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纵横 > 正文

揭密:历史奇闻,建文帝失踪之谜?
hzlo.com  发布:2007-3-22  来自:网摘  浏览:
推荐阅读
  曾经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犀利哥程国荣,终于如愿以偿地与商家达成了合作…
“犀利哥”如愿当上代言人
当当网签约蒋一谈 “短篇小说”成电子书新宠
各界关注中华文明 多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组图)
《人文颂》述说中国故事 海外首演受外媒追捧
当当网20万种图书5折封顶 邓英淘著作热销[图]
风行网独家大剧《国防生》将播 侵权必究
当当借势财报利好 再掀图书、婴童 5折价格战[

那场曾经改变历史的大火,也在史家的笔端,浓缩成了“帝自焚”这样一行简单的记载
 
  公元1402年,一位登基仅仅四年的年轻帝王“建文皇帝”,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欲置他于死地的,正是他的的叔叔燕王朱棣。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兴兵夺权的燕王朱棣最终登上皇位,史称永乐皇帝,在他统治下,明王朝不仅完成了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浩大工程,更开创了一段辉煌的“永乐盛世”。而那场曾经改变历史的大火,也在史家的笔端,浓缩成了“帝自焚”这样一行简单的记载。  就在600年后的今天,南京一位姓让的老人出人意料的出现在了史学界的面前。  让庆光:“假设自焚了以后,哪有我们让家呢?哪有我们巨野呢?哪有我们湖北省这一辈呢?”   他,84岁的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 一位自称自己是建文皇帝后世子孙的老人!  他向史学界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内幕:建文皇帝当初并没有自焚而死!这一切都在老人家祖辈传下来的家谱中有所记载!  家谱记载:建文皇帝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让庆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  让庆光:“我们家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来不去问我们姓让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姓让。我们父亲就告诉我们你叫什么名字、姓什么就完了。一直到日本鬼子打来的时候,我们跑到湖南、西边湘西,我父亲在做整理工作,他才告诉我了,他说我们的祖先是明朝的建文帝。  对于自己家族的这段历史,让庆光老先生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但一直深埋在心里,当作一个秘密。  让庆光:为什么过去在明朝的时候不能讲,你一讲,整个全筹人都杀光了,我给的一篇文章上面讲的有,金川之变,像这样类似的文章都讲得很清楚。永乐皇帝晓得是建文皇帝的后代、或他的亲人、或他的朋友,都杀光了。那是不得了的,历史上都有记载的!所以在明朝的时候从来不敢讲。所以因此我们家留下这个条子都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这个条子只能告诉老大,告诉下一代的第一个孩子,其他的不准讲,因为我们家我是老三,我前面的两个都死掉了,后来就告诉我了。”   建文皇帝本姓朱,如果他并没有在火中丧生,而是逃出宫中,为何改姓为“让”,更名为“銮”呢?  让庆光:“让字在历史上记载,过去他们称他是让皇帝,书本上有,让是谦让的让,我们家的品德是很好的,都讲谦让。銮就是皇帝的宝座,金鸾宫殿。所以他叫让銮。我们的家谱里面讲得很清楚为什么叫让銮。”   根据历代先祖口授心传的描述和家藏元烧包单,修成的《让氏家谱》,以及让氏后人的出现,使很多专家学者对史料的记载产生了巨大的问号。因为老人的说法与明代正史《明太宗实录》中“帝自焚”的记载相矛盾,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事实?   其实,在当时就有很多人对建文皇帝自焚而亡的说法表示怀疑。只是在明成祖铁腕统治下,无人敢触及这个敏感话题。  明史专家潘群老人在史籍中,发现了一条让人起疑的记载。  潘群:“万历2年的时候,明神宗就问当时的宰相,很有名的一个改革家,那就叫张居正,就问他建文皇帝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居正就告诉他相传他跑掉了,他还活着。因为一个皇帝跟一个宰相两个人讨论建文皇帝是不是逃跑了,是不是后来活着这样大的问题,来得到讨论,张居正不敢随便把不正确的信息奏报给皇帝,不然他就范了欺君之罪。”   《明太宗实录》记载,当燕王朱棣的人马杀入宫中的时候,建文皇帝已经没有了踪影。经过几天的搜查,最后燕王的士兵从灰烬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尸体已经满身焦烂,四肢不全。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你何苦这样呢,我只是来帮你的啊!”   可是,燕王凭什么就认定那具焦烂的尸体就是建文皇帝?   封建王朝每个皇帝都有史录,燕王朱棣登基后,他加封自己为太宗,留下来的史录是《明太宗实录》。《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破金川门,领兵冲进皇宫之后,建文皇帝的谋臣方孝儒被传入殿中,朱棣威逼他为自己起草继位诏书。  方孝儒这愤怒的掷笔之声,激怒了朱棣。最终他被朱棣处以极刑,并诛连九族。  潘群:大家都知道方孝儒是非常忠正不屈的一个知识分子,可是在明太宗实录里面把他写成磕头求饶的一个谋士,可以看出来明太宗实录本身就是靠不住的一个史书。  如果《明太宗实录》为了掩盖朱棣夺权篡位的历史事实而扭曲了史实,而隔代修著的《明史》可能没那么多的忌讳,也许这套史籍更加可信。  可是,《明史》中关于建文皇帝的记载也是寥寥数语。书中说:“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南京明孝陵,这里是明成祖朱元璋的陵寝。位于明孝陵旁边的明东陵,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也就是建文皇帝父亲的陵寝。如果明成祖朱棣礼葬建文帝,那么很可能就将他埋葬在孝陵和东陵的附近,可是随着现代考古挖掘工作的展开,人们始终没有找到有关建文皇帝墓葬的蛛丝马迹。  潘群: “明朝用皇帝礼埋葬的规制是很高的,那么如果建文帝是真的是以帝礼葬的,那在当时是应该有一个很有规制的一个陵墓的,那么应该这个陵墓就在中山孝陵的这一带,这都是应该有的,而且这么多年下来,也不可能这个陵墓就消失掉了。”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员商传发现,其实到了明朝中后期,就没有人知道建文帝葬于何处了,这样的结果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也恰恰给了那些认为建文皇帝并非自焚而亡的猜测者们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当时被埋葬的尸体根本不是建文皇帝!  商传:“这个当时那种情况下,就是在南京城破,宫中起火的情况下是相当混乱的。所以只有明成祖燕王他夺位,他希望建文帝死,因为这样的话他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国君的这样一个国家,他就顺理成章地可以做皇帝了。”   燕王破城而入的时候,朱棣大肆搜查的对象还有建文皇帝的皇子。当时建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根据史书记载,2岁的朱文圭被成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但是建文的长子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说“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  既然朱文奎可以逃脱,那么建文帝也有可能出逃。  可是作为清朝时期修订的明朝权威著作《明史》,又怎么会掩饰这段历史的真实面目呢?  康熙18年,著名史学家徐家炎被任命修著建文本纪这段历史。可是对于如何记载这段历史,徐家炎也是疑虑重重  潘群:“徐家炎撰著这本本纪的最初的本意,他是主张建文皇帝出亡,也就是逃亡了,他没有死。但是当时的总裁,明史馆的总裁叫做王洪续,王洪续还有明史本纪的作者叫做朱玉臻,都是大官。他们不主张建文皇帝是出亡的,他是主张死的。第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政治原因。当时因为有个朱三太子案,朱三太子打着反清复明的运动,借着朱三太子这庄事,也借着建文皇帝逃亡这个事情来影射朱三太子的事。所以威胁着康熙统治政权,威胁着清朝统治政权的稳定,所以王洪续、朱玉臻他们要维护康熙、清朝的统治所以极力主张建文是死掉了。”   被自己的叔叔夺取皇位,逃出宫中幸存一命已算苟且偷生,真相却始终因为各种原因被一手遮天,建文皇帝的命运实在让人感到世事无常的悲凉。  “我个人认为建文帝就是出亡了,因为没有到今天为止并没有一个过硬的一个史料,证明他是死在宫中,这种史料没有。”   成书早于《明史》的《明史纪事本末》大胆地记录下建文皇帝并没有死的秘密!  《明史纪事本末》是清代学者谷应泰编撰。与《明史》不同的是,它非官方记载属于私人著述,它的权威性是被当时人们所认可的。  潘群:“明史纪事本末这本书呢是明史成书以前的书,是谷应泰写的,因此有很多观点很多事实并没有涉及到清朝的忌讳,所以就是还保留了一些真实的记载。”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当燕王逼近南京时,建文皇帝手足无措。其中一个朝臣提醒建文,祖父朱元璋驾崩之前留给他一个朱红锦盒,让他在紧急时刻打开。于是建文皇帝赶忙打开了祖父遗留给他的锦盒。里面装有袈莎、剃刀和僧人的度碟。   于是,建文皇帝和几个忠心的大臣打扮成和尚模样,根据里面的指示,通过皇宫的密道逃到了宫外的神乐观。  这就是当年的神乐观,根据史料的推断,建文皇帝逃生的第一站很可能就在这里。可是那听起来很象神话的记载可信吗?  如果朱元璋死前已预见到一切,并为命运不济的长孙作了逃生的周密安排。为何不为他稳固君位作周密的安排,反而让朱棣起兵威胁到其孙的帝位?因此这段的神话色彩不敢让人轻信。  可是偏偏在此后的一些典籍中,出现了关于建文皇帝逃出宫中所走密道的描述。  《明史考证》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可谓深思熟虑矣。”   潘群:“建文出亡是由这个地下道跑出来的,现在地下道已经得到证明,是有记载这个凤凰台记事里面说这个地下道很高,可以人跑出去。跑出去以后,有的说从鬼门关,有的说从城南、从中华门出去,但是他毕竟跑掉了。”   经历过人生大风大浪的明太祖朱元璋,深知王权之路的险恶,他知道自己文弱的长孙在接过他至高无上的帝位之后,也就意味着接过了叵测与凶险。因此他在临死之前,为长孙做了周密的逃生安排,而他的先见之明终于应验了。但是传说中的密道是否存在呢?  一直对这段历史很有研究的季士家老先生多年前的一个发现,让建文皇帝从皇宫密道逃跑的传奇说法变得真实起来!  季士家:“1978年太平门里边,这家工厂现在没有了,叫南京钢锉厂,锉钢锉刀的钢锉厂。要建栋新楼,要搞个地下室,挖地下室挖出了地道。从挖出来的情况来看,高度大概在2米5左右,宽度在2米左右,我甚至开玩笑,我说小吉普都可以进去。”   当年发现地道的地方就在原来明皇宫的旁边,如果建文皇帝出逃很可能就通过这个地道逃出皇宫。  季士家:“这个地下室就是这栋楼的地下室,1978年盖这个楼,搞这个地下室,挖出来通向明故宫的地道,现在地道看不出来了,地下室封死了。”   地道被封死,地下室成了堆放杂物的储蓄室,但这至少证明了一点,明皇宫内确实有地道。  可这一个地道有多长?又是否能通出皇宫?后人又不经意地把这个秘密封堵了起来。  2005年6月的一天,退休在家的季老先生接到一个考古爱好者的电话,说在清凉山旁边的国防园发现了一个明代涵洞。  季士家:这个地道就是清凉山的水源,下雨积水从这里走。  尘封数百年的涵洞位于原明故宫的宫城之外,根据现场的发现,季老先生推断这个涵洞在明代主要是为了排水用的,但在不下雨的时候,是没有水的旱洞,完全可以容纳一个人轻松通过。联系多年前发现的皇宫内地道,这个涵洞很可能就作为地道的出口。  也许神话般的记载并非神话,建文皇帝有可能真的出逃了。清人有诗寄此事:正是围城四面攻,如何地道远能通。不知飞燕来何事,却说潜龙去此中。诗中飞燕指的是燕王“朱棣”,潜龙指的是“建文皇帝”。  回首6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文弱的建文皇帝知道,他那打着“清君侧”旗号的叔叔朱棣一旦攻进王宫,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为了求生,建文皇帝使了一个火烧王宫的金蝉脱壳计。而朱棣为了能名正言顺地登上天子宝座,只好把一具烧焦了的残骸当成建文皇帝的尸体安葬了。这样,他才可以掩人耳目,名正言顺地取代建文皇帝的王位。  如果建文皇帝秘密逃出皇宫,取代他帝位的朱棣会放过他吗?逃出皇宫后,流落民间的他又将亡命何方?   靖难之役,建文皇帝火烧皇宫,大火过后他神秘消失,正史记载建文皇帝自焚而亡,但之后又有史书记载他并没有死,而是通过皇宫的秘密地道逃跑了。  600多年后,一本记载建文火中逃生的让氏家谱被公布于世,声称自己为建文后世子孙的让氏传人突然现身。  我和让氏的后人有过接触,他们当时也讲到这样一句话,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传统的,对于祖先的追从,我们不会乱认祖宗的,所以他们是很坚信这一点。  让氏后人还向外界公布:先祖建文皇帝就葬在湖北洪山宝通寺,并有一副墨宝遗世。  让庆生:“这个坟地在宝塔旁边,而且它的旁边载的有两棵树,一边有三棵树,一边有两棵树。再旁边在宝塔旁边,还有一个叫玉龙沟,玉龙沟,这个沟毁坏了,文化大革命毁坏了,红卫兵毁坏了。所以没办法了,所以500多年前,把他埋葬下去,究竟确切情况我们不清楚,这有什么办法呢?”   要考证家谱所载内容必然要挖掘宝塔,找到遗世墨宝。但如此浩大的工程,首先要得到历史学界的首肯,可让氏家谱具有史学认可的条件吗?  商传:“这个家谱,它的编修的依据是他家里中元节祭祖的烧包单,这个烧包单上有他祖先们的记载的名字,一代一代的名字,那么这一代一代的追溯上去,追到了让銮这一代,正好时间就大概相当于这样一个时间,但是因为它编修得很晚,它对于第一代祖先让銮的一些记载有一部分还是出于从当初的人的史书上采集下来的这样的说法。而不是真正的他们家谱能够流传下来的,这样一个自己的这样一个说法,因此是不是、就一定能够追溯到建文帝出亡,追溯到建文帝的后人,这个作为一个从历史学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还不能下这个定论。”   让氏后人正做种种努力,希望国家能开掘宝通寺而没有结果的时候,有关建文逃亡的说法越来越多。  商传:“关于建文皇帝没有烧死,那么到底到哪去了?有的人说到西南、包括现在云贵川啊,都有传说说建文皇帝到过他们那个地方。”   泉州海交馆的研究员刘志成对建文皇帝这个历史谜案也十分关注,在研究整理史籍的过程中,他发现建文皇帝根本没有逃往西南。  刘志成:“现在我们有关一些资料都记载了建文帝曾经到过云南、到过各个地方的寺庙去当和尚。那我怀疑说这些是建文帝往南走,一直到泉州。他的随从、他的那些人故意放出来的风声、声东击西、南辕北辙,他其实是来到泉州,他就故意放出烟雾。”   难道建文皇帝逃出王宫之后,辗转到了福建泉州?  刘志诚的这个猜测来自于福建泉州一位学者的《晚蚕集》中的一条记载。《晚蚕集》说:泉州有一本《柯姓宗谱》,宗谱记载了建文皇帝被泉州一个柯姓人氏收留。  刘志诚:泉州柯姓族谱里面有一条记载,他的族谱里记载,明朝永乐皇帝年间,他有一个祖公他是在江陵府的一个县当县慰,他收藏了建文帝,后来遭殃了,被捉了,然后被腰斩了,后来他的族谱里记载了他后来家人去收尸,只收了一半。  如果柯姓祖公收留了建文帝,那么将建文帝隐匿到老家泉州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但遗憾的是晚蚕集中所说的《柯姓宗谱》已经无从考证。  眼看着一条线索就这样断了,让刘志城意想不到的是新的线索又出现了。在台湾学者陈水源写的《杰出航海家郑和》和日本学者上杉千年所著的《郑和下西洋》里,刘志成发现里面竟然有建文帝曾到泉州开元寺当过和尚的全新说法!   建文帝失踪之谜郑和下西洋是为寻其下落?
书中记载: 建文帝和随从打扮成僧人的模样,沿着皇宫密道逃出来     书中记载: 建文帝和随从打扮成僧人的模样,沿着皇宫密道逃出来,从南京顺着长江来到武昌罗汉寺,罗汉寺的住持达玄和尚接待了他们,达玄是全国的知名高僧,他的门下有好多弟子,其中就包括当时泉州开元寺的住持念海和尚。达玄看过建文帝的度牒后,赶紧联系泉州开元寺住持念海,并安排建文帝等人过去。  刘志诚:“因为一般和尚都是超凡脱俗,不管凡间的事情,就是不管红尘的事情,但问题是这样,比如罗汉寺主持他是一个著名的和尚,他的徒弟念海,泉州开元寺的主持,他也是一个著名的和尚,泉州开元寺念海的前一任的主持,是洪武帝亲自任命为泉州开元寺的主持,那你想想他们的关系多密切。正是因为这样关系密切,所以建文帝可能来到了这个泉州开元寺,找这个主持。”   福建泉州开元寺,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如今依然香火旺盛。  在烟雾缭绕的寺院中,无数善男信女前来礼朝膜拜。他们虔诚地相信佛门圣地将洗却自己一身的尘缘。可是,六百年前这里是否曾经以自己神圣的胸怀接纳了劫难在身的建文皇帝呢?念海主持会让自己的寺院惹祸上身吗?  宫中大火之后,朱棣比谁都清楚建文皇帝没有死,但找不到建文皇帝,朱棣心里也总是踏实不下来。为除却这块心病,登基之后的他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搜查建文皇帝的行踪。但这些搜寻工作却在秘密中进行着!  刘志成:“活着要见人死了要见尸啊,这两个都看不到。那谁说建文帝是死了或是逃了呢?那后来经过了一番探讨之后,朱棣一直怀疑建文帝没有死!这两本书里都有记载。”   朱棣得知建文皇帝逃到了罗汉寺的消息之后,立刻派了一个叫李挺的官员去追查他的下落。李挺到了罗汉寺,经过对下人的盘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确实有两个僧人来过,但他们已经去往泉州方向!  书中的记载:李挺根据一路追寻的路线判断,建文帝由于身份特殊,极易被察觉,不适于在中原寻找落脚之地,所以从武昌转移到了泉州,于是李挺也迅速赶往泉州。  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世界第一大港,当时有好多外国的学者、旅行家、经过这个港口,走遍世界,在明代这里也是一个大港。  刘志成:建文帝化妆成为和尚来到泉州,就找那个武昌罗汉寺的主持的徒弟,叫做念海,他当时是泉州开元寺的主持,叫念海,念海接待了他,那后来可能风声不好,风声紧,念海就把他安排,安排建文帝乘在泉州的阿拉伯船,从泉州港出港往南而走。  如此说来,在泉州逗留片刻之后,考虑到朱隶势必会布下天罗地网搜查自己,建文皇帝担心行踪败露,于是一经寻找到合适的时机,他就离开泉州坐船到海外去了!  李玉昆:“建文帝可能出去,到底从哪一个港口出去现在也很难说,所以明成祖他要派郑和下西洋,那么他要看看建文帝是不是在南洋。”   永乐3年,大明盛世,稳坐皇帝宝座的明成祖朱棣,酝酿了一个历史上永载史册的壮举。  他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舰队出使西洋拓展海外贸易。而时至今日,回首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人们立刻就想到这个身份特殊的人物:三宝太监,郑和。就是他造就了一个航海史话。  从泉州海交馆的馆藏中,依稀可见当年郑和舰队浩浩荡荡的气魄。200艘左右的船只,载着将近两万左右的乘员,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穿行。而奇怪的是,这两万左右的乘员95%以上是在籍军人。为何这样一支以贸易为目的队伍却是一支军事武装舰队呢?  《杰出航海家郑和》和《郑和下西洋》这两本书是这样解释这个迷题的。建文皇帝逃到海外的消息不胫而走。李挺知道后立即汇报到了明成祖那里,大权在握的明成祖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建文皇帝。于是他命令李挺同郑和一起下西洋,继续寻找传说流亡到海外的建文帝。  李玉昆: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为什么呢?就是说下西洋本身可能并不见得只是一个目的,它可能有多种目的,但是为什么要派郑和去呢?派这样一个宦官去?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我觉得就是在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郑和很特殊的身份,那么他是在燕邸的旧人,是功臣,是宦官。  历史上宦官始终是与皇帝关系非常私密的特殊人物,他们也最清楚皇帝的家属内幕。郑和又是燕邸旧人,所以成祖将寻找建文皇帝这样一个隐秘的任务交给了他。  根据书中的这种说法,历史上为宣扬国威和扩展海上贸易的郑和下西洋竟是成祖寻找建文帝的幌子。数万人在航海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大西洋,目的却是寻找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  刘志成:明成祖他叔叔夺侄儿的皇帝,他是不合法的。而建文帝是合法的,是朱元璋在去世之前任命的皇太孙,明成祖是非法的。既然他是非法的,他就害怕建文帝,只要建文帝还存在,他的皇帝位置是坐不稳,所以他一直要找到建文帝,这样在国内找不到,又明确查到就是从泉州港出港到海外去,那要怎么办呢?他只好组织了郑和这样的大船队。  刘志成得知《杰出航海家郑和》中有关建文帝的记载,是从日本书籍《大航海》中获得的。为了进一步寻找线索,海交馆的同事借去日本的考查机会试图帮助刘志成寻访大航海的作者,但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信息。  李玉昆:“大航海那本书是一个日本,日本现代人,叫半也郎写的,它是一部小说。所以小说它到底是根据什么做素材呢?现在搞不清楚,因为作者已经去世了。”   以小说上的说法作为依据,显然无法让人相信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皇帝这种说法。  刘志成:“你想想,郑和下海的目的是什么?他带了两万多的官兵,他带了两万多官兵而且走了七趟。两万多,一趟就是两万多,相当于四个队,四个队是很大的精力,他没有去占领外国的领土,他带领那么多部队要干什么?他就是害怕海外的国家支持建文帝。”   不可思议的是就连《明史》中也有这样的说法。《明史·郑和传》中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chai)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朝遗民(zha)查继佐所著,成书于康熙年间的《罪惟录》中有更惊人的记载”。郑和在福州的雪峰寺碰到过建文皇帝,建文皇帝劝郑和造反,推翻明成祖的政权。郑和跪拜建文帝,哭着说我不能这样做。  李玉昆:“有关于建文帝可能到过雪峰寺,我们福建师大历史系徐教授,他告诉我他本身带着学生去过几次雪峰寺调查,从文献上他也找过文献上没有,那么他本来想通过到实地考查能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但他告诉我,他考查的结果是没有发现有关于建文帝到过雪峰寺的一些文物、记载都没有。”   历史发展至今,很多事已经湮没。郑和下西洋是否有寻找建文皇帝的隐蔽目的,郑和是否在福建与建文谋面,这至今还只是史学界的一种争论。  李玉昆:“因为我们搞历史的首先你要提出一个论点出来,但你要有证据。首先你要有史料证据,或者有文物证据,现在史料证据也没有,文物证据也没有,所以比较难说,比较难有说服力。”   如果建文皇帝到过泉州开元寺,也许会在寺中寻到蛛丝马迹。  李悌仁,多年来一直负责整理开元寺志的老人,听说建文皇帝来过开元寺的这种说法之后,又对开元寺的所有记载进行了一番梳理。  李悌仁: “如果说建文帝有没有来开元寺的话,我们就要从正记为准,一般有一些方丈来、还有一些名人来的话,都留下一点碑迹、还有一点记载。但是在泉州开元寺寺志中间,开元寺寺志是在明朝修的,明朝中期修的,距离建文帝来开元寺的时间不长啊,所以说寺志中间没有一点,任何记载到建文帝的问题,这肯定建文帝没有来过开元寺。”   对这样的结果,刘志成感到失望之余,他转念一想,建文皇帝是避难来到开元寺的,开元寺为了隐匿建文帝要冒欺君之罪,当然不敢对建文皇帝有所记载!但从与此事相关的其他人身上也许还能找到线索。  根据史料记载,建文到达开元寺后,念海和尚接待了他。那么寺志中有没有关于念海和尚的记载呢?  仔细查阅开元寺志,刘志成没有找到关于念海的任何记载。可他发现,开元寺从洪武31年,到永乐18年,这段历史竟是一段空白。  刘志成:可能就是因为念海收留了建文帝、藏匿了建文帝,还有安排建文帝坐在泉州的阿拉伯船,从泉州港出国了,到海外去了,这件事情后来被李挺知道了,然后上报了朝廷,出事了,就把念海抓去杀掉了,后来修开元寺志就不敢把这段历史写进去,不然为什么这段从洪武到后来明成祖这一段的历史不记载呢?这段主持不记载呢。”   缺失的记载丰富了人们的想像,但历史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在继续深入查证的过程中,李悌仁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开人们心中疑虑的史征。  明永乐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所以明政府大量禁军被派驻到泉州,开元寺就成了驻扎明军的军营。开元寺的很多建筑都成了军武器制造厂,如果建文帝逃到泉州显然是自投罗网。那么说他来开元寺当和尚也就极不可能了。  为了躲避朱棣的追杀建文皇帝到底亡命何方呢?朱棣是否能找到建文皇帝呢?  靖役之难,建文皇帝火烧王宫之后,不知所踪。有人说他逃到了有人说他逃到了云南,有人说他流亡海外。他到底去了哪里?关于他的结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的第一疑案。  明成祖严苛统治后,力行宽政,他的遭遇和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很多野史、戏剧中甚至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演绎和猜测。  一些史料上说,流落民间的建文皇帝削发为僧,云游四方,晚年生活十分窘迫,并回归宫中。  潘群:“在正统的时候,后来在一个和尚庙里面,出来一个,他说我就是建文,后来云南的一个知府,云南的一个师州知府,让他跪那,他并没有跪下来,他就坐在地上,这是很不尊重的行为。只有他还有皇帝的遗风,所以他不跪下来,他坐在地上,他说我就是建文。  当地官员急忙将自称是建文的老和尚送到京城,朝廷派曾经伺候过建文的老宦官吴亮前去辨认。吴亮仔细打量老和尚后表示并不认识他。  潘群:建文帝说你不记得我那时候给你吃的一个东西,你跪在地上吃的吗?  建文提起当年吴亮跪地吃自己赏赐的东西这件往事,吴亮记起当时他看到建文脚骨间有一颗黑记。  吴亮吓得当即跪倒在地大哭,回去后就上吊自杀了,后来建文被迎入西内,老死于宫中,葬于西山。  根据史料记载,建文皇帝被叔叔朱棣逼入绝境之后,得知祖父朱元璋秘密给他留了一条起死回生的安排。他打扮成和尚的模样,沿着皇宫的秘道逃出了叔叔朱棣的手心。  这样看来,老年建文已成和尚大有可能。而且和尚身份也有利于他逃脱朱棣的搜索。  可建文大张旗鼓摆明自己身份,显然有些不合情理。如果他老死于宫中,死后被葬在西山,西山为何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蛛丝马迹?  徐作生,上海文汇报记者,他始终对建文皇帝遗踪问题十分关注。从1983年起到1990年,他利用七年时间查阅大量史料和方志,发现了一条与建文遗踪有关的线索。  《明史》里记载:京城失陷时,建文帝带着几个忠心的随从趁夜逃出南京,几人一路逃到了离南京并不远的苏州。建文皇帝的主录僧溥恰和尚收留了他们,把建文帝藏匿在了他的普济寺里。  可是风声还是传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耳朵里,他立即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  根据这条线索,徐作生多方打探,终于找到了史料记载的普济寺。现在苏州吴县地区的一个小村落――鼋山蒋东村。  徐作生:“这个地方原来有座寺庙叫文化寺,叫文化寺,原来的现在一点痕迹都没有。”   可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大的采石场,只有一些老人才知道这里曾经是香火旺盛的寺庙。可除此之外,老人对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一无所知。  史料记载,被捕入狱的溥洽什么也没招认,朱棣继续派大队人马搜查建文帝。  徐作生:“但是建文帝却没有踪影,那么建文帝到底哪里去了?他是不是被溥恰藏起来了,或者被另外一个强有力的保护人接走了?那么这个强有力的保护人又是谁呢?”   这个强有力的保护人很可能就是一个叫姚广孝的神秘人物。姚广孝是明成祖的心腹谋士,在辅佐明成祖夺取地位后,他舍弃了成祖给与他的功名利禄,毅然归隐禅寺。因此成祖非常敬重他。  永乐十六年三月,年已84岁的他病势垂危,但他还特地从苏州远赴北京,托人传信给成祖,说有事相求。接到姚广孝的来信,成祖亲自来到他下榻的地方,问姚广孝有什么请求,姚广孝说只有一事相求,请将溥洽放出来。成祖没有拒绝他个临终的请求,当下命人将溥洽和尚放出监狱。姚广孝顿首谢恩之后就辞世了。  姚广孝为何在年老将逝时,向成祖求情释放溥洽?成祖为何放过藏匿了建文帝的人?  徐作生:“我就对姚广孝这么一个神秘的人物进行了探究,我发现姚广孝在他功成身就以后,他向成祖要求回到家乡,成祖准许了他的请求,他回到湘城,也就是今天的吴县湘城。”   姚广孝荣归故里,满怀希望和荣耀地走访故土,到了湘城老家,沿途他还拿出大量的钱财救济周边的灾民,可是等他回到湘城老家,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迎接他的不是笑脸而是指责与唾骂,甚至连他的姐姐都不认他。  徐作生:“为什么呢,她就是说你这个和尚,用我们这里的话说你多管闲事,人家说到底是人家的家事,朱家皇帝家事,你去插手干什么,帮他去打,死了多少人,就是说你这个和尚不是一个好和尚。所以说他的姐姐不认他,他再后来没办法就出来了。”   根据湘城人讲述的这段故事,让徐作生对姚广孝这个人物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姚广孝虽为成祖谋位,但他毕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出家人。他临死前请求成祖放了溥洽这个举动必定有隐秘。  徐作生:“姚广孝心灵受到振动以后,他会不会把建文帝就藏在他的福地之内了呢?我认识是有这个可能的。为什么呢?有两点,其一当时溥恰是被明成祖关了16年以后,一直到明永乐16年才被释放出来的,而且就是姚广孝请求成祖,要求释放的。成祖既然答应了姚广孝释放了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恰,为什么姚广孝不能庇护一个已经没有复国之能的建文帝呢?”   《明史·胡濙传》记载:永乐五年,自从溥洽藏匿建文帝一事败露之后,成祖遣胡濙,打扮成特务的模样,暗查建文皇帝到底身藏何处。  胡濙的这次秘密行动一共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直到永乐21年的一个夜晚,胡濙回来了,知道胡濙回来的消息,已经就寝的成祖立即起身,接见胡濙,两人一谈就是一夜。  胡濙与成祖交谈了什么?他两为何三更半夜才谈完?难懂建文帝已经有下落了吗?这是历史留与后人的另一段曲笔。  在阅读大量史料之后,徐作生又四处寻访,他在苏州吴县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明、清《苏州府志》《吴县志》上说“积翠庵,一名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时曾移驾于此”   一直希望有所发现的他,隐隐感觉到了这个记载非同小可。于是徐作生亲自赶赴书中记载的皇驾庵处,也就是现在的穹隆山脚下无人知道主人到底是谁的皇坟,他希望通过对当地人和景物的寻察能够得到一些突破性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到达穹隆山之后,当地村民向他透露了一个多年前的神秘现象。  徐作生:“就是1957年的时候,吴中发生特大干旱,这个皇坟就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现象,什么奇怪的现象,就是周围的树木都是郁郁葱葱的,因为它是原始森林,但是恰恰就是皇坟的小山包,上面全部是光秃秃的。因此我推断这个皇坟里面肯定是空的,因为它不接触水、不接触地面嘛!那个树木得不到水,它肯定是要干死的。”   这就是山脚下的皇坟,下面的小山包原来是空的,里面可能藏有秘密。而这个秘密是什么呢?  于是徐作生决定走访守坟人陆家。这就是皇坟的守坟人陆家,随着陆老汉的过逝,家里人都迁到了山下的新房子,陆老汉的老伴偶尔还来老房子看看。虽为守陵人,陆家也不知道这个陵墓的主人是谁,但陆家收藏了一些从皇坟附近挖出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被移到了陆家老屋后很远的地方。  徐作生:“当时我在陆木根的院子里看到这两座雕龙柱础的时候,我心里一阵激动,为什么呢?因为享受龙这个规格的非天子而无旁人。而且这个石鼓不是在地面,它是在地下将近三米的地方挖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这个皇驾庵是有隐秘的。”   可是这里的隐秘到底是什么?徐作生自己也不敢妄加推断。但他知道接近真相的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从那之后,穹隆山里就多了他这个四处寻访的外乡人。就在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熟于心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现终于浮现在了他的眼前。  从当地老人口中徐作生得知,一块建文皇帝遗留下来的碑文,就在穹隆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如今告诉他这个线索的老人已经过世,老人的小儿子还记得当年徐作生寻访父亲的那段往事。在他的陪同下,徐作生很顺利地找到了那块石碑。  徐作生:“当时这块碑就是在猪圈里,后来被人移到一条小河边去了。  83年的时候,我来这里考察,当地村民带我到这里来,当时这里还有两行字。  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于此。  石碑已经成为当地村妇的捣衣石,历经岁月的无数次摩擦,上面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但徐作声当年隐约看出来的那几行字“建文帝逊国于此”,同《苏州府志》中的那段记载不谋而合。建文皇帝难道真的于此避难吗?  如果建文皇帝当年从南京城逃出来,那么他逃到离南京并不远的苏州是极有可能的,再加上明成祖朱棣后来将国都迁往北京,建文皇帝躲到苏州隐蔽的山林中就更加安全了。  就在这块无法还原其碑文原貌的石碑旁,徐作生还发现了另外一块石碑。当年村民告诉他,这块写有宝藏字样的石碑曾引发过一起凶残命案,与建文皇帝有关。  民国32年,这里闹土匪,一天夜里,一群土匪冲进来,当时穹隆山住着一群尼姑。土匪抓住一个叫觉性的尼姑,威逼她交出建文帝藏在这的宝贝。  徐作生:觉性说我没发现什么宝贝,你们到寺内来收吧,结果这匹土匪恼羞成怒,把觉性吊在树上,活活地把她刺死了。是不是皇驾庵里确实有没有宝藏呢?这就在当时在穹隆山里有这么一种传说,可能有宝藏,但不是知道藏在哪里,而且这个宝藏可能是一个皇帝带来的。  穹隆山的这些奇怪现象和各种遭遇,似乎都在暗示着其中必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查阅大量史料和方志,徐作生发现:穹隆,就是当年明成祖分封给姚广孝的佛门禁地!曾经帮助溥洽庇护了建文皇帝的他,很可能将建文皇帝藏在了穹隆山上。  徐作生:“也就是说姚广孝会不会庇护建文帝,在姚广孝他的著作里面,也就是逃虚子集中叙述了,他曾经救过一个五马贵等人,五马,天子是用五马的,五马是不是建文帝,我们现在还姑且把它作为一个问号放在这里。”   永乐十六年,也就是姚广孝逝世的那年,聪明的明成祖显然意识到姚广孝临终请求的真实用意,是暗示他放过建文。因为姚广孝知道如果自己一死,穹隆山就不能象以前那样具有严格防范措施,建文的安全会失去有力的保证。所以他冒死请求成祖放过建文。  姚广孝一死,密探胡濙就在穹隆山发现了建文!并向成祖报告了他的发现。但成祖为何没有对他采取行动呢?  徐作生:“因为在当时已经做了16年皇帝根基的朱棣,他要杀掉这个手无寸铁的皇侄是易如反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如果要捉拿建文帝,必然要兴师动众,对整个穹隆山进行大包围,这就等于向国人宣告建文帝没有死,也就等于说成祖的阖宫自焚,那只是一种骗人的假话。”   永乐16年,明成祖朱棣已经是稳坐自己皇帝宝座。虽迁都到北京多年,但他的内心却始终因为十几年前南京老皇宫那场大火而不安。自己虽是夺权篡位的皇帝,但他也不愿意背负‘杀侄“的恶名。毕竟他所要的是江山与政权,而不是对侄儿的仇恨。也许建文没有死反而会更有利于自己的政权需要。所以当自己的密探找到建文之后,明成祖没有杀害建文,而是暗中将他继续幽禁了起来。  而永乐21年,心力交瘁的建文皇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于是,一直紧密监视他行踪的胡赶紧赶赴京城,将这个消息奏报给明成祖。这也正与《明史》所载相吻合。史载,明成祖值到临死前一年正是1423年才对建文皇帝一案放下心来。  徐作生:从这次谈话以后,成祖就宣布不再追治建文奸党了,而且稍稍给还田产,稍稍作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一切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不过这已经是成祖的晚年了,所以我讲,他在位22年,被建文帝的遗踪搅扰了21年之久,还有几个月他就去世了。  因此徐作生推断建文帝一直躲避在穹隆山,死后被葬在皇驾庵后的小山包里。  “迄今为止,作为我,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我只认为建文帝是出亡了,那么至于他出亡之后的种种关于他的记载,到现在我们还不能够把它当作真实的东西。”   这样的推断也同样因为缺乏实证而有太多的主观推测让很多人不敢轻信。  毕竟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事情已经湮没在久远的过去。  历史在考察它真相的人们眼中始终是恍然一现,转而又悄然隐退,试图解开疑团的人们终究徒劳一场。建文皇帝的下落究竟如何?真相随着600多年前皇宫那场熊熊燃烧的大火,消散在灰烬中。
留言评论】【在线投稿】【打印网页】【关闭窗口】【↑顶部】 (编辑:柳叶子)
热点资讯
图文头条
传布什不久离婚只为赖斯
C罗女友莎伊克泳装特辑出炉
特里“盗嫂门”事件全揭秘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杭州热线”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违反本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图欣赏
《命运号》上的赤裸男体艺
俄罗斯艺术大师max sauco《
瑞丽封面性感女郎ayuki生活
最受富豪潜规则的绝色名模
·社会万象
安阳曹操高陵墓穴深度揭秘
男性十大死因与饮食有关 十
江西卖房商家直播人体彩绘
美国校园发生最严重校园枪
·原配想查小三债主想查老赖 温州两协警出售公民信息
·男生横尸宿舍十几天 校方竟全面封锁消息
·"假阿胶事件"个别媒体张冠李戴 东阿阿胶拟追责侵权报
·南京一对情侣激吻半小时误火车 衣服上都是口水
·男子同时交往多位90后少女 2年开房记录400多条
·网友发万言书为东莞正名 “性都”称号伤害形象
·七彩生活
明星拍激情戏时生理反应
完美女人必备的10个资本
·职场工作中的八大注意
·年轻人缺钙已逾八成,生活饮食不规律成主因[图]
·专家表示棕榈油一般不含“反式脂肪酸”
·这个国庆,景区行车还是要单双号
·换季美白跟我做
·男性50岁微发福不碍事
·奇珍异宝
诸暨发现清朝大学文凭
卖掉餐馆青海淘玉买回罕见宝
方如椿款描金山水人物纹黑漆
古代玉石印章收藏知识
神秘的柴窑 史上最美的青瓷
邮票收藏、投资知识简介
书画藏品的四大保存方法
青铜器金银纪念币鉴赏:中国
嵌红铜狩猎纹豆
张志清名家牡丹画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网民留言关于我们广告联系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7-2012 ™ <%=my_url%>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邮箱:hzlo#live.cn QQ:305230376